• 豫剧伴奏乐器堂鼓

    豫剧知识豫剧伴奏乐器堂鼓

    堂鼓又称同鼓,属打击乐器。以木为框,两面蒙牛皮。演奏时,将鼓放在木架上,用双木槌敲击。 鼓框是木头作的,两面蒙上皮革。 演奏时,将鼓放在木架上,用木头作的双槌敲击。 堂鼓鼓面较大,从鼓心到鼓边可以发出不同的音高,音色都不一样,一般是鼓心的音比较低,鼓边的音比较高。经由通过敲击鼓边、鼓心和控制敲击的力量,可以获得大幅度的音量和音色对比,也能演奏出复杂的花点,对情绪及气氛的渲染有较大的作用...

    2024-10-2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豫剧五大音乐流派

    豫剧知识豫剧五大音乐流派

   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,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。2006年,国家文化部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167个,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! 豫剧五大音乐流派 1、祥符调。是标准的中州正韵,是豫剧的母调。风格是粗狂、高亢、激越,古朴醇厚、委婉明丽。代表人物:豫剧皇后、梆子大王、豫剧梅兰芳陈素真,另,阎立品、桑振君、宋桂玲、王秀兰唱的祥符调艺术性也很高。 2、豫西调(西府调)...

    2024-10-2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豫剧一级演员张敬盟自述

    豫剧知识豫剧一级演员张敬盟自述

    豫剧一级演员张敬盟自述(摘录)韩学义整理在舞台表演艺术方面,我执意追求达到文武兼备、唱念惧佳。我认为戏剧演员要善于运用传统程式和各种表演艺术手段,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,使其富有内涵。表演要潇洒大方,干净利落,身段设计要符合人物身份。念白要吐字清晰准确,尖团音分明,要力度大,节奏感强。唱腔一定要有深厚的功力和特点,因为唱腔是戏剧演员“四功”之首。我的唱腔主要是改变了以往豫剧“须生用假声的唱法”...

    2024-10-2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豫剧一战成功全国青年豫剧演员电视选拔赛复赛第6场

    豫剧知识豫剧一战成功全国青年豫剧演员电视选拔赛复赛第6场

    40号李红英河北魏县豫剧团《花木兰》41号张月旗河南省豫剧二团《李双双》42号罗鑫湖北省豫剧团《林冲夜奔》43号杨历明中国戏曲学院豫剧班《村官李天成》44号郭晓鹏中国戏曲学院豫剧班《洗浮山》45号李素芳河南商丘市豫剧二团《控阴山》反窜黑脸46号陈亚萍中国戏曲学院豫剧班《花木兰》47号刘媛中国戏曲学院豫剧班《寻儿记》最终结果李素芳,刘媛晋级40强...

    2024-10-2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豫剧-发源地和特点等地方剧种介绍

    豫剧知识豫剧-发源地和特点等地方剧种介绍

    豫剧,又称“河南梆子”。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,现流行于河南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安徽、湖北、江苏等十余个省份。原有豫东调、豫西调、祥符调、沙河调四大流派,现以豫东、豫西调为主。出现过常香玉、陈素真、崔兰田、马金凤、阎立品、桑振君等著名旦角演员。剧目有《花木兰》、《拷红》、《春秋配》、《穆桂英挂帅》、《花打朝》、《秦雪梅》、《对花枪》、《桃花庵》...

    2024-10-2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豫东调诞生的渊源

    豫剧知识豫东调诞生的渊源

    关于豫东调的形成,有两种说法: 一种说法是,开封附近的祥符调传入演变而成, 乾隆年间,住在开封城南朱仙镇北门附近的著名梆子戏艺人蒋扎子,开科授徒。数十年间,蒋门班培训了大量的梆子戏演员。道光年间,黄河在开封一带决口,朱仙镇周围尽成汪洋,蒋门班无法维持下去,便向四方流落、发展。艺人相传至商丘一带的,形成豫东调。 但是上述说法得不到证据的支持,开封附近蒋门何时传入商丘一带,没有文字可考...

    2024-10-2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豫东调的早期科班虞城刘家班

    豫剧知识豫东调的早期科班虞城刘家班

    成立于清光绪年间,著名演员有唐玉成、王彦(燕)山、拌草棍、王福德等,后又有朱勤堂、丁福祥及女演员郭翠琴、刘艳芳等先后搭班。演出的主要剧目《文王跑坡》、《地塘板》、《反徐州》、《白玉杯》、《取成都》等,深受观众欢迎。特别是红脸唐玉成,用本嗓演唱,苍劲浑厚,又善用偷字、闪板、加衬、叠句等,说唱巧妙结合,悲愤壮烈之情绪浸入肺腑,被誉为“红脸王”...

    2024-10-2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豫东调的早期科班永城县衙六班

    豫剧知识豫东调的早期科班永城县衙六班

    也是清光绪年间组建的一个较有影响的豫东调戏班。知名演员先后有生角演员丁允芝、王殿卿、杨东来,旦角万人迷、刘随、高子俊、盖两江、王成、韩风仙,净角一声雷(广建)、刘克金、孙迎科等,演出主要剧目有《洪昌府》、《天门阵》、《诸葛亮吊孝》、《老河东》、《周老汉送闺女》等。1938年日寇入侵后散班...

    2024-10-2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豫东调的早期科班柘城县大公议班

    豫剧知识豫东调的早期科班柘城县大公议班

    成立于清光绪年间,为县衙班头所组建,当地群众亦称为“五班”。早期知名演员有生角张尚、金玉、王虎,黑头郭林等。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男演员先后有杨娃、李良富、王玉龙、刘群、李同新、唐玉成、黄儒秀、葛家彬、武志安,女演员先后有“大脚芳”、花桂荣、王桂荣、刘玉梅、杨秀荣、陈素花等搭班演出。该班曾一度有五杆旗之称:大花旗花桂荣,大红旗唐玉成,杏黄旗黄儒秀,雪白旗刘玉梅,小蓝旗陈素花。常演剧目有《前楚国》...

    2024-10-2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豫东调的早期科班府八班

    豫剧知识豫东调的早期科班府八班

    归德府八班衙役所组建的戏班,人称“府八班”,早期知名演员有金豆豆、陈银、周益簪、汪文俊、姜德惠、任德等。清末至期间红脸李五(李存厚)、刘娃(刘芝兰),旦角巩宝、桑殿杰,丑角曹献章等,都著称于豫东。刘娃在《刘墉下南京》中饰演刘墉,生动形象,轰动一时,广为传颂。巩宝、桑殿杰在旦角唱腔上进行革新,首创[二八连板)、[流水连板)等新唱腔,使豫东调更加丰富多彩...

    2024-10-2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豫东调的早期科班夏邑三班

    豫剧知识豫东调的早期科班夏邑三班

    夏邑县衙役组建的豫东调戏班,以阵容强大、行当齐全闻名于豫东、鲁西南、淮北一带。清代知名演员有杨道、王神、陈万胜、张建才(张福生)等。其中张建才为红脸演员,嗓音清亮,表演大方传神,人称“戏状元”。红脸孙照登、唐玉成等拜师门下学艺,成为豫东调的著名红脸。清末至期间主要演员有生角演员郭阳、陈希龄(老婆生)、孙照登(孙门)、陈孝思(艺名新妮),旦角演员有刘群(刘希同)、段玉兰(艺名花公鸡)...

    2024-10-2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豫东调的唱腔特征

    豫剧知识豫东调的唱腔特征

    豫东调,是指流行以商丘为中心的一个豫剧支派,也称河南梆子、河南高调。同山东梆子(高调梆子)的关系极为密切。传统剧目基本相同,唱法多由大本腔(真嗓)改以二本腔(假嗓)为主。又称“下路调”或“东路调”。 唱腔特征因在其发展史上流行区区域接近鲁西南,受山东梆子的影响, 其主要特征是以5672 ・3・为腔体的骨干音,亦称“上五音”;以562・765245为旋律线,主音落5。“二本腔”(假嗓)演唱...

    2024-10-2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豫东调的历史发展

    豫剧知识豫东调的历史发展

   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,在商丘市(原朱集)曾先后建立了杨家戏院、大舞台、新华舞台、丹风舞台、大众剧场、光复舞台、双凤舞台等戏剧演出场所,虽然大都比较简陋,但却为豫东调戏班进入城市演出提供了条件,不少豫东调戏班和演员都曾在这些剧场演唱过。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,樊粹庭组建狮吼剧团,以陈素真、赵义庭等为首的一大批祥符调、豫东调演员,为支援抗日前线募捐演出。1938年日寇侵入商丘后...

    2024-10-2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豫东红脸的生存现状

    豫剧知识豫东红脸的生存现状

    豫东红脸的一代宗师,毫无疑问应该首推唐玉成老先生。他生前留世作品极少,但在他那具有标志性的《火烧纪信》唱段里,高亢洪亮,苍劲悲壮,粗犷豪放,刚柔相济,善用偷字、抢板、哀颤、嵌字等技巧,似说似唱,旋律丰富多变的唱腔,早被观众所接受,尊称他为红脸王。他所创立的流派——豫东“唐派”,因为不易与“唐(喜成)派”相区分,所以观众就把“豫东红脸”作为豫东“唐派”的同义词...

    2024-10-2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让人担忧的豫剧

    豫剧知识让人担忧的豫剧

    生在河南,长在河南,从骨子里爱着家乡戏:豫剧。然而现在的豫剧,我可是不敢恭维。近半年来,看了不少戏,有豫剧有曲剧,曲剧咱就不说了。但说豫剧,总结起来有一下几点,请大家指正。 让人担忧的豫剧 一:粗犷有余,含蓄柔媚不足。一味地火爆炽热,既不能全面反映人生,又失去艺术分寸感,所谓“特色”随之变成弊端。 二:因技失戏,哗众取宠。不从人物角度出发,一切技艺的玩弄,均属徒劳。 三:有声无情,廉价掌声...

    2024-10-21 0次

    阅读更多